像李彦宏、马化腾、马云、柳传志、王石、任志强、王健林、任正非等这都属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商业大佬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商业大佬柳传志的创业故事,看看他是如何创业成功的,如何二次创业、两获“新生”的。
商业大佬柳传志,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,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、董事局主席,2011年11月2日卸任,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,联想集团高级顾问,企业家、投资家、泰山会成员、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 。柳传志开始的时候已经40岁了。创业之前,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。
商业大佬柳传志40岁的“新生”:创办联想
31年前,原本日日清闲如水,自感心里“憋屈”的柳传志抓住改革开放的时机下了海,获得了第一次“新生“——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“诞生”在中国科学院一间二十平米的小平房里。
“我确实是不甘心,我也非常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看看到底我能做什么。”柳传志说。
彼时,柳传志40岁,放在在今天“90后”甚至“95后”创客大队伍中,只能算“老人”一个,但在当时,他却只是“创业小白”一枚。
虽然背靠着中科院计算所这棵大树,柳传志仍然像无头苍蝇一样,连创业的方向都找不到。
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书中再现了柳传志最初创业的模样:“先是在计算所的大门旁边摆摊兜售电子表和旱冰鞋,然后又批发过运动裤衩和电冰箱。甚至还‘栽’入过骗局,20万计算所拨给他的开办费最后被骗到只剩下6万元。”
柳传志摸索过程中不断碰壁,但并没有被打倒。一年后,依靠着中科院交给他们的IBM计算机验收、维修和培训业务,柳传志总算结结实实地收获了他创业史上的“第一桶金”,他还隐约捕捉到了创业的“微光”。
后来,柳传志说服了当时中科院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加盟,并凭借着倪光南研发的“联想式汉字系统”找对了创业的方向。更重要的是,他还意外收获了“联想”这个今天享誉全球的名字。
而柳传志自己,也从前几十年的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跳出,走到了一条对他来说无比正确的道路上。
商业大佬柳传志56岁的二次“新生”:未雨绸缪走一条新路
2000年左右,柳传志带领的联想在个人电脑和IT行业里终于占有一席之地。当时联想自主品牌电脑已经从国内外众多品牌中突围,销售额达到200万台左右,市场占有率维持在30%左右。
在当时众人眼中,“200万台”和“30%”这两个数字说明了联想正处在一个好时候,而柳传志也成为了一名为人敬重的企业家。本该是舒服享受成果的时候,他却敏锐地嗅到了危机的味道。
为了应对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,必须提前做好布置。柳传志笃信四个字——未雨绸缪,这是他一直沿用的做事方法。
“我信奉的不是‘船到桥头自然直’,而是‘拐大弯’。吃着碗里的饭的时候想着把饭吃好了,同时要积极考虑锅里的饭的问题。” 柳传志说。
从1998年、1999年开始考虑的“多元化”导向终于在2001年初落实了。柳传志大刀阔斧,将联想一分为二——郭为掌控联想神州数码,专营国外产品品牌代理业务和软件业务;杨元庆负责联想电脑业务。而柳传志本人,则从联想集团CEO的位置上退下,并交由杨元庆接任。
当大家都猜测这位商业大佬是否从此就“大隐隐于江湖,不问世事”的时候,他出人意料地,以56岁的“高龄”重新捡起了“创客”的身份。
商业大佬柳传志对当下年轻创业者的建议:
创业者既要应对外部环境,又缺乏相关经验,会碰到无数的困难,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去坚持;作为团队的领袖,必须要担当,才能团结团队;很多年轻的创业者,用父母的钱去创业,创业初期既没有经验,也不熟悉环境,失败的可能性很大,应该谨慎;创业还需要把前人的经验拿到自己身上反复尝试和论证,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教训;一个企业光有“群胆”还不够,创业者要有“孤胆”,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站出来。
柳传志是一个商业大佬,一个创业的传奇。这个传奇的意义,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,更重要的是,他的创业故事对当下年轻创业者来说,更是一种激励,希望他的创业故事可以鼓励到更多的年轻创业者。
标签
商业大佬柳传志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柳传志是如何创业成功的